這個世界,並非不公平。
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而忿忿不平,認為憑什麼他人就可以獲得如此對待而我們卻不行。比如很常聽到的是與婆家之間的故事,婆婆比較疼大嫂認為她能幹可靠,而且常跟前跟後的拍馬屁討婆婆歡心,再加上因為婆婆比較疼愛大兒子,所以他們買房時婆婆有金援贊助;而自己嘴不甜也不屑拍馬屁,加上婆婆比較看不起小兒子,所以我們買房時全額自己付,婆婆一點都沒有幫忙的意思。當然這故事也可以換成自家兄弟姐妹或職場上的版本,主軸不變。
如同上述的劇情發展,我們很容易覺得婆婆偏心不公平,我們受到了不平等的對待。但若細細觀察,除了物質(看得見摸得著)之外,非物質性的元素也考慮進來的話,我們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想法。這裡的物質是:婆婆的金援及大嫂的拍馬屁行為。可以說是大嫂以討婆婆歡心的方式去交換獲得婆婆的疼愛與幫助。而非物質性的則是:選擇不跟從討歡心行徑的自由意志。因為可以隨心,所以代價是不受婆婆疼愛及援助。換句話說,我沒有拿犧牲自由意志的方式去換婆婆的援助及疼愛,而大嫂則是選擇犧牲自由意志以討婆婆歡心的方式去交換。
然而現實狀況較常發生的是,我一面不自覺地「選擇」隨心,卻又計較換得的不同等,而以為這是不公平,怪罪他人使我們成為受害者。這當中容易退為背景而被忽略的是「選擇」,人很常無意識地做了選擇卻認為自己沒得選。比如為了承擔家人捅出的簍子而需要犧牲自己的某部分(時間、金錢、體力),認為自己無法丟下家人不管,是一件沒得選的事。但卻沒有意識到,其實自己已經是做了選擇的了,只是內化成為框架裡本應存在的現象。
若能意識到自己是出於自願選擇了某一樣,那麼伴隨此選擇而來的不論是獲得或是沒獲得,都屬同一個package。這讓我想到塔羅牌裡的寶劍二,就是又想隨心又渴望獲得,一個念想分化成兩邊時,就容易產生衝突。我想選擇這一邊,同時又想獲得那一邊的利益,自我衝突出現後,外境就會引動人事物來配合演出。人若沒有經歷外界的衝突,是體會不到這其實源自自己內在的衝突。換句話說,如若認為世事不公,那麼真正的衝突點可能在自己的內在了。
我們可以以火元素的權杖二來解套這類問題,選其一而捨其一,權衡利弊得失很容易計算,選取了其一,要放下的是另一邊的所有好與壞,承擔自己選擇這邊的得與失,然後明白一切是自己的選擇。這樣無愧於心,也瞭然於心。自己沒有衝突感到自由,相對地外境也會產生平和與祥寧。